近日,环保部公布过去一年上市公司环保核查最新信息,数据显示,53个受理公司中仅有23个获得审核通过,通过率仅为43%,这与去年上半年上市公司高达80%的环保核查通过率相比下降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环保部大幅度加大了环保核查力度,“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首当其冲。
此外,为了协调环保部和证监部门、中央和地方政府在环保核查过着存在的态度政策不一、地方门槛普遍较低的问题,相关部门正协议提出相关举措,其中包括环保核查常态化、推广上市公司环保核查黑名单等。
核查力度加大并酝酿常态化机制
根据环保部最新环保核查信息,自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8日环保部受理环保核查申请的53个上市公司中,仅有23个获得审核通过,通过率43 .39%,其他公司要么“不予受理”,要么被要求补充材料,更多的审查结果被直接宣布“终止”或“暂停”。这与去年上半年上市公司高达80%的环保核查通过率相比下降不少。分析人士指出,这意味着环保部大幅度加大了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力度和提高核查通过门槛。
此外,记者获悉对于环保核查,有关部门正在酝酿常态化机制,这就意味着上市公司不是说一次性通过,就无需再进行考评审核;而对于未达标企业,环保部会将核查结果抄送央行、证监会、商务部等相关部门,结果将影响企业的出口配额、指令性生产计划的分配、再融资等。这无疑将对上市公司产生巨大的冲击。
中信建投证券有色金属行业分析师张芳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上述重点行业环保核查扩围名单中,就包括铅蓄电池和再生铅、有色金属冶炼、铬盐等有色金属上下游行业,这或许意味着,上述行业的拟上市公司将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对于其中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日益严厉的环境政策将加大其环保投入,并压缩其落后产能。
拟建联席机制并推环保“黑名单”
近年来上市公司环保核查“杀手锏”频出,然而环保核查执行过程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证监部门和环保部门态度和政策不统一、地方政府核查门槛普遍较低等违反通过环保审查的事件还时有发生,环保核查对上市公司实际上的约束还比较有限,上市企业如前段时间浙江伟明旗下公司一项目违法通过环保核查被村民告发等。
证监部门和环保部在环保核查的态度和政策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差异。首先,再融资环保核查并未被作为行政许可的前置程序,证监会再融资审核关注的是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相关的环评以及公司在报告期内环保方面的合法合规性,而这一点大大降低了环保核查对于上市公司的“约束”效率。其次,在环保部提高环保核查门槛的同时,上市公司再融资门槛却在进一步放宽,特别是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多晶硅等“双高”行业。
为了协调证监部门和环保部门之间态度和政策不统一的问题,南都记者获悉,环保部门正考虑与证监部门研究建立上市环保核查的信息共享和部际联席机制。由于重点行业环保核查和上市环保核查标准一致,两部门有望建立“白名单”和“黑名单”对于通过行业核查的企业免于上市核查;对于行业核查中发现严重污染或弄虚作假的企业,则在上市核查中不予受理或终止核查。
另外,环保核查过程中,中央和地方的核查门槛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地方政府为了保护地方企业往往放轻了对企业的环保核查力度。有媒体报道称,今后环保部将严肃处理地方环保部门“越权”出具意见等违规行为,并向社会通报;各地可与同级证券监管部门建立合作联动机制,督促企业提前着手解决环保问题;各省级环保部门要督促上市公司及时、完整、真实、准确地披露环境信息,定期开展上市公司环保后督察,结果要及时上报环保部,由环保部统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