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加工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铝材生产国和消费国,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4年,我国铝加工材产量达到4845万吨,同比增长18.6%,占世界铝加工材产量50%以上,今年1~8月,铝材产量3352万吨,同比增长9.1%;1~7月份铝加工行业实现利润292亿元,占全行业(不含黄金)利润总额的39%。在装备方面,我国大型挤压材、热连轧、精轧等装备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节能环保的熔炼铸造设备得到推广。在结构调整方面,依托电解铝生产基地直接利用铝液的短流程铝加工产能不断提高,罐用包装材料、高档散热器材料、高档CTP版基材料已经完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并实现出口,大型交通运输用铝材为中国高铁成为中国高端制造名片做出了重要贡献,航空、汽车用铝材开发取得积极进展。但也要清醒看到,我国铝加工研发投入不足,合金成分及其加工工艺数值模拟仿真、智能化控制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很大,航空铝材、乘用车铝板等高端产品开发能力弱,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成本高。一些企业买得起一流的设备,却生产不出一流的产品。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激烈,国际市场遭遇多个国家的“双反”调查和制裁。
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大,工业领域面临的困难尤为突出。今年1~8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保增长已经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最重要工作。为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双百目标,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首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了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业强国战略目标,也是我国实施制造业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对顺应“新常态”和当前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制造2025》提出九大战略任务、十个重点领域和五个重大工程,新材料是重点推进领域之一,并明确提出要加快开发高性能轻合金材料。铝加工产业要按照建设制造强国目标的总体要求,在传统领域继续扩大消费的同时,加快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尽快满足高端装备制造业需求,也要积极努力探索在新能源汽车、无人机、机器人等新领域的需求,努力实现质量、效益与速度同步增长。
工信部原材料司作为有色金属行业管理部门,始终非常重视铝加工行业的发展,通过工业强基、技术改造、基金等专项对高性能铝深加工材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同时会同协会积极推进铝材在电力、建筑、交通等领域消费,已先后召开铜铝复合材料应用现场推广会、交通运输铝材座谈会、航空铝材推广应用座谈会,成立航空铝材上下游合作机制,9月15日在上海召开合作机制成立大会。目前,铝合金半挂车、罐车可享受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公路甩挂运输推荐车型、车船税减免等政策支持,断桥铝合金、彩铝板、铝合金模板等被列为绿色建材产品。今后一个时期,工信部将着重开展以下工作:
1完善行业管理政策
编制《有色金属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和《铝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发展环境、任务、要求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重点研究保持经济增长的举措和办法,到十三五末期把我国初步建设成有色金属工业强国,其中提高铝材深加工水平将是实现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充分发挥民企经营灵活、运行高效的体制机制与国企的资本、人才优势,激发企业活力。
2继续支持发展高端铝材
继续实施与铝加工行业密切相关的技术改造、强基工程和新材料等重大专项,加大对航空铝材、小汽车板等重点领域的定向持续支持,争取在材料研制、技术创新、质量控制、智能化生产等方面实现实质性突破。研究铝材清洗维护、接触腐蚀控制以及摩擦搅拌焊小型化、手提化检修焊接工艺等应用技术,提升铝材应用服务能力。
3扩大铝加工材新应用
大力宣扬铝材轻质、节能、可再生等绿色产品的优良性能,积极扩大铝材消费。积极推进落实航空铝材合作机制的重点任务,研究组织成立交通铝材生产企业、装备设计和制造、下游用户、政府、协会等成立合作机制,协调部门间完善配套政策,积极引导企业主动参与车型标准化修订工作,促进车型标准化、轻量化、厢式化,推动上下游紧密协作。
4推动两化深度融合
研究建立铝加工企业两化融合规范标准,引导铝加工企业高度重视两化融合,通过生产装备智能化、工艺模拟仿真、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消除制约我国高端铝材产品质量均一性和稳定性的顽疾。充分利用“互联网+”,引导铝材生产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大数据、云平台等,建立高效协同的铝材研发设计平台、供应链管理和全生命周期服务等,充分响应下游用户个性化定制、维修服务等需求,推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作者: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 陈学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