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关注协会官方微信

“蚂蚁钛”PK“钢铁大象” 2015年12月07日浏览次数:1453 作者:中国有色金属报 来源:上海有色金属行业协会

       对于海绵钛来说,产能近十亿吨的钢铁(指粗钢产量)就是一只大象。对于钢铁而言,产能上十万吨的海绵钛只能算是一只蚂蚁。但不管是大象还是蚂蚁,它们都有相似的成长过程。从发展的步伐分析,“钢铁大象”与“蚂蚁钛”其实彼此都在携手并进中PK各自的“且行且珍惜”,谁都在竞争激烈的行进中留下许多值得行业反思的东西。
  近日,记者在贵州习水四渡赤水博物馆看到1958年9月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消息“为生产一千零七十万吨钢而奋斗”,目标是粗钢产量比1957年翻一番。实际上1958年国内生产粗钢为800万吨,比1957年增长49.5%。这是黑色金属粗钢当年的情况。据悉,有色金属钛的产量一般应为钢产量的万分之二左右,按照这个比例1958年钛的产量应该是1600吨。
  相关资料显示,1958年10月,我国建成抚顺铝厂海绵钛分厂,年产量为60吨,是我国第一家海绵钛厂。800万吨粗钢PK60吨海绵钛,显然是“大象”与“蚂蚁”的关系,而且蚂蚁完全不能与大象匹配。
  把镜头回放过去,从1958年起,每10年为一个阶梯,都可以清晰的看到“钢铁大象”与“蚂蚁钛”一大一小都在时代的车轮中起伏前行。
  1968年我国粗钢产量904万吨,1960年最高时达到1866万吨。1964年起我国正在贵州着手建设“三线企业”遵义钛厂,当时的冶金部拨款700多万元要求建设年产1000吨海绵钛,同时期的美国、日本也是千吨级海绵钛厂,这也是遵义钛厂产能从建厂起一直保持到2014年国内第一的历史成因。这10年钢铁产量起伏不定,海绵钛建设速度也十分缓慢,零零散散的几家钛厂海绵钛累计产量只有几百吨,而且质量上不去。虽然“钢铁大象”已经在向千万吨级以上迈进,但百吨级“蚂蚁钛”也在朝着千吨级发展,彼此都在携手增长之中。
  1978年我国粗钢产量3178万吨,这10年中钢铁速度平稳增长。这期间海绵钛生产厂从1个工厂的产能60吨增加到6个工厂的1224吨,海绵钛实际产量依旧在五、六百吨左右(1978年遵义钛厂仅生产168吨),钛材也只有几百吨。倘若按照钢与钛的产量比例,1978年海绵钛产量应该达到万吨以上。尽管海绵钛产量远远不能与粗钢相匹配,但“蚂蚁”依旧在与“大象”的携手中实现共同增长。
  1988年我国钢铁产量5943万吨,这10年增长幅度逐年上升,体现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平稳运行。这10年国内海绵钛厂相继淘汰,最后只留下遵义钛厂、抚顺钛厂。抚顺钛厂产量相当低,这十年我国海绵钛平均年产量八、九百吨左右,最高时也才1300吨左右。海绵钛尽管在增长,但增长幅度已经远远低于钢铁。
  1998年我国粗钢产量11559万吨,连续三年突破亿吨,这10年钢铁产量快速提升。海绵钛年产量迈上千吨级台阶,但总体一直在2000吨以下运行,累计生产海绵钛15000吨左右。从累计产量增幅看,海绵钛增幅依然远远低于钢铁。按钢与钛匹配,1998年时海绵钛年产量应该在25000吨以上。而实际却不到2000吨,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到我国在科技上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影子,这期间美国、法国已经把钛材大量用于航空领域;前苏联把钛材大量用于潜艇等航海领域上;日本大量用于核电、化工等领域。国外海绵钛厂都是万吨级别,而代表中国海绵钛工业发展的遵义钛厂仍然在2000吨级以下规模徘徊。
  2008年我国粗钢产量50049万吨,比1998年大幅增长近4倍。这一年我国海绵钛产量49600吨,比1998年增长25倍左右,“钢铁大象”这个大金属的步伐已经落后于“蚂蚁钛”这个小金属,我国钛工业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这期间尽管海绵钛增幅显着,但依旧供不应求,在一个巨大的买方市场的刺激下出现了有价无市的现象。海绵钛企业快速由两家扩张到二、三十家,“钛热”已经悄悄蔓延开来……
  2014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82269万吨,海绵钛产量67825吨。从1958年到2014年56年间,粗钢、海绵钛产量都在起起伏伏中实现大幅增长,“钢铁大象”在800万吨基础上增长了100多倍,“蚂蚁钛”却在60吨基础上增长了1000多倍。我国已经成为钢铁、海绵钛生产与消费大国。56年携手并进,56年一路走来,当我们成为钢铁大国、钛工业大国的时候,两个行业的企业却已经在产能过剩中摊薄,甚至陷入了亏损的境地,彼此携手行走之间都在盼望风雨之中能够尽快见到彩虹。
  11月初,记者在比对采写“钢铁大象”PK“蚂蚁钛”时获悉,海绵钛价格再次大幅下跌,击穿成本线,已经跌至44000元/吨左右,价格已经远远低于1993年的5万元/吨水平。寒冷的冬天再次降临钛企。
  粗钢价格同样也是跌得“泪流满面”,“一斤钢铁已经不敌一斤大白菜”。今年上半年全国粗钢产量40997万吨,同比下降1.3%。这是20年来首次出现下降。钢铁消费也下跌得厉害,上半年全国粗钢表观消费36231万吨,同比下降4.7%。
  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是行业沉疴,国家也从审批等多个环节严控产能增长。但奇怪的是,钢铁行业的产能却越控制越增长。这是行业的一个怪现状。
  同样,海绵钛也是一样产能过剩,2013、2014年海绵钛产量连续同比下降,但仍然远远大于下游需求。尽管产能过剩,但兴建的海绵钛企业却仍在湖北、内蒙古、新疆等地加快建设之中。这真是一个奇怪的现象。究其原因恐怕是海绵钛行业、钢铁行业都没有一个市场化的产能退出机制,大家都死撑着,即使减产也是时刻准备复产。
  镜头回放冷思考,按照钢与钛的匹配计算,2014年生产82269万吨粗钢,则需要16万吨海绵钛与之相匹配。目前我国海绵钛产能加上在建的也就15万~20万吨左右,这不正好与粗钢相匹配吗?然而,问题的实质是粗钢产能严重过剩,而且实际产能也是严重过剩,而从1958年60吨增长到2014年1万多倍的海绵钛产量按照市场规律下跌是“顺其自然”的事情。钢铁市场的大幅回升还需要房地产等“主战场”回暖作支撑。随着科技的腾飞,“中国智造”走向前沿,海绵钛市场回暖与钢铁又有明显的区别,只要中国在航空、航海、汽车、化工、核电等应用领域实现科技突破,海绵钛市场回暖则要比钢铁乐观一些。
  “钢铁大象”与“蚂蚁钛”,尽管体格不一样,但目前面临的境遇都是相同的,现实令不少钢铁企业、钛企业正面临严重亏损与出局的尴尬境地。道路摆在面前,市场不相信眼泪,只有在市场的规律下实现优胜劣汰,“大象”与“蚂蚁”才会慢慢步入健康的生存与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