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关注协会官方微信

中国推动供给侧改革正当其时 2016年06月01日浏览次数:1748 作者: 来源:新华社

  美国罗格斯大学商学院教授赵耀24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主要以需求为导向的快速发展,当前中国经济供需不匹配的矛盾已经比较突出。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推动旨在提升品质和效率的供给侧改革,可谓正当其时。
  赵耀认为,一边是钢铁等行业产能的严重过剩,一边是中国消费者从日本马桶盖到澳洲奶粉的全球购,在中国推动经济增长向消费转型之际,这种供应和需求不匹配的矛盾愈发明显,而解决这种错位矛盾,将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任务。
  赵耀说,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要实现从规模扩张向效率提升的转变,而这恰恰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的内在要求相吻合。
  赵耀认为,从激发企业活力的角度看,当前中国供给侧改革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发力:一是打破市场壁垒,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扩大市场容量和刺激竞争来提升中国企业的整体经营水平;二是优化全国运输网络,通过减少物流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三是合理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并加强反腐和提升政策透明度,减少企业隐性成本;四是破除垄断,鼓励竞争,扶持中小企业;五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完善创新环境,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
  赵耀认为,当前中国推动供给侧改革的一大难点是去产能,钢铁、水泥、煤炭、有色金属、玻璃等一些上游产业重复建设、效率低下、结构不合理问题已比较突出。他建议,将去产能与国有企业改革结合起来,建立有效的过剩产能退出机制。
  赵耀表示,供给侧改革是系统工程,不单指生产环节改善,健全配套政策、改善商业环境等举措也需及时跟进。比如清理过剩产能,需要有效的社会保障和再就业体系等来保障,鼓励创新则意味着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等需要进一步加强,提质增效也需要市场标准、监管机制等的相应提升。
  赵耀说,从经济理论上讲,需求侧认为经济增长或产出是由需求总量,即消费、投资、出口决定的,但需求总量的变动往往是短期的,且周期性特征比较明显;而供给侧的要素,从劳动力素质、科技到效率,代表的是长期趋势,对经济的影响更加深远。二者并不是孤立的,在政策调整过程中应根据经济发展形势有机结合。
  赵耀对供给侧改革推动下的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十分有信心。他说,当前中国各行业企业与世界一流水平并不存在技术上不可逾越的鸿沟,在某些领域中国的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一些行业大而不强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效率上,这是中国企业与全球最强企业的主要差距。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提高竞争,依托中国庞大消费市场带来的规模效应,未来中国企业潜力十分可观。
  赵耀表示,供给侧改革将使中国经济结构更加合理,供需更加平衡,并将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全球竞争力。通过供给侧改革,未来中国经济仍有能力保持中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