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铜、铝在内的工业品原材料价格继续回调。虽然昨日7月份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略超预期,一度引发反弹,但整体回调的大势远未逆转。由于国内经济增长的结构性不足愈发明显,工业品原材料的有效需求不足,恐有长期化风险。
“最近沿海很多地方空气都不错,表明工业经济真的不行了。”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黄益平在微博中如此感慨。虽然昨日7月份汇丰中国制造业PMI初值为49.5,接近50这一荣枯界限,创出5个月以来的高点,但仍处于不景气区间。而就业指数并没有随着产出指数的回升而回升,7月数据有所恶化。
当下,浙江、江苏等多家企业受传统出口产业不振等因素影响,以前在春节前才出现的民工返乡,此时在多地提前出现。上一次“返乡潮”发生在2008年10月,当时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国内经济,众多民工提前返乡,其情景至今令人记忆犹新。
与此同时,铜融资需求也在日益萎缩。统计显示,中国6月精炼铜进口降至去年8月来最低水平;出口也有所下降。海关数据显示,6月精炼铜进口量25万吨,相比5月30.2万吨大幅下降。精炼铜出口也从5月的10.24万吨减至35477吨。
瑞信报告预计,目前较大型企业税后资产回报率估计约10%,预计工业贷款需求下半年会非常疲弱。国资委的统计也显示,今年上半年国资委监管的117家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净利润3870亿元,同比下降16.4%。
工业经济景气如此低迷,也让更多人对于政策松动的预期日益强烈,市场也在期待政府采取更多宽松政策来支持经济和就业增长。瑞银集团的一份调查报告就认为,南京出台拉动房地产消费政策表明地方政府放松调控动力十足,尽管国土部、住建部重申严格执行现有调控政策,但目前经济增长形势、土地成交情况和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给政策收紧留有的空间有限。
北大方正金融研究院院长郭士英认为,当前,中国的主要问题是产能过剩和基建超前。由于欧债危机还可能继续恶化,美债务政策协调和经济复苏仍对全球经济构成巨大隐患,外需持续减少不可逆转,因此,中国要做好长期应对低迷的准备。
德意志银行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在其财经微博中就表示,短期的经济下行主要应该靠逆周期的宏观政策手段来对冲,而中长期的结构和效率问题需要靠改革来解决。两种政策工具不是随意可替代的。希望用长期手段来解决短期问题,有点像靠吃中药解决急性阑尾炎,可能将短期问题拖得更加严重。“下半年稳增长,我支持调结构和发展民营经济,但下半年稳增长不能对这两个药方寄太大希望。刺激消费的乘数只有0.6,民间投资是高度顺周期的,在经济下行时比国内生产总值(GDP)减速要快几倍。”
显然,外部环境继续恶化下,虽然短期刺激可能性渐渐增大,但是长期看,工业经济做好长期应对低迷的准备,而工业品原材料价格更要接受需求疲软长期化的风险,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