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简报
上海有色金属行业协会
上海市进出口公平贸易行业工作站
2024年第2期(总第75期)主要内容
法国矿业集团埃赫曼(Eramet)与其陷入困境的新喀里多尼亚镍矿子公司SLN在财政担保问题上与地方当局发生争执,从周四开始,SLN经营的部分矿山将面临停产。埃赫曼在声明中称,SLN准备暂停其在新喀里多尼亚北部省的矿山活动,因省政府拒绝短期延长担保期限的要求,而担保是用于支付潜在的环境修复费用的。
Eramet表示,该公司正在与法国政府就相关担保的延期协议进行磋商,担保将于本周三到期,有效期为12个月。该集团补充称,自2020年以来,Eramet一直为SLN提供此类担保,因这家镍生产商自身无力提供担保。新喀里多尼亚镍矿公司在新喀里多尼亚南部的一家冶炼厂加工开采的镍矿。法国政府一直在就拯救该行业的一揽子计划进行谈判,其中涉及数亿欧元的贷款和补贴,以换取采矿许可证、出口和能源基础设施的改造。
(来源:Mysteel)
欧盟能源专员卡德瑞·希姆森(Kadri Simson)在访问澳大利亚时表示,自由贸易协定有助于澳大利亚和欧盟在能源转型关键节点上巩固双方关键矿产合作。去年,双方关于贸易协定的谈判破裂,澳大利亚对其农产品进入欧洲市场受阻不满。双方还希望在锂、铜和镍等关键矿产方面开展合作。希姆森表示,自由贸易协定将“有力推动”关键原材料供应合作,增加澳大利亚重返谈判的压力。
“正如欧盟热衷于通过投资关键矿产勘探开发来保障供应链安全一样,澳大利亚采矿业也在呼吁更多投资”,希姆森周一在堪培拉表示,“但只要我们的贸易继续遭受歧视,结局就会相反”。
澳大利亚是全球最大产锂国,但是很少想欧洲出口能源转型金属。澳大利亚政府数据显示,2022/23财年,该国98%的锂辉石出口到中国。希姆森透露,她一直在与澳大利亚资源部长玛德琳·金(Madeleine King)就关键矿产协议进行对话,“很快”会有更多消息。但是,她补充说,欧盟仍希望恢复自由贸易协定谈判。
“我一直在告诉澳大利亚同行,希望再次接触并回到谈判桌上来”,她说。澳大利亚坚持认为,在2024年欧盟选举之前,任何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都不太可能恢复。
(来源:腾讯新闻)
智利:3月铜出口收入同比降5.5% 锂出口额为2.4735亿美元
智利央行周一表示,智利3月铜出口收入为40.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5%。智利3月锂出口额为2.4735亿美元。此前有消息称,智利矿业产量在经历几个月的持续低迷后开始好转,该国2月矿业总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7.7%。根据智利国家统计局(INE)的数据,该国主要的大宗商品铜和锂是整体产量增长的主导因素。由于铜产量增长9.95%至420,242吨,金属开采量增加5.5%。
该国的铜供应量全球占比近四分之一。智利为全球最大的铜生产国和第二大锂出口国。尽管在这两个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但该国仍在寻求扩大锂产量,官方估计到2030年锂产量将增长70%,未来10年锂产量将增长100%
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209万辆 出口30.7万辆
4月10日,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汽车行业经济运行起步平稳,实现良好开局。具体来看,汽车产销呈现较快增长,乘用车和商用车均有良好表现;新能源汽车延续快速增长势头,市场占有率稳定在30%;整车出口依然保持较高水平,为拉动行业增长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品牌持续向上,市场份额保持高位。3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8.7万辆和269.4万辆,环比分别增长78.4%和70.2%同比分别增长4%和9.9%。节后新车大量上市,车展等线下活动陆续开展,部分地区出台以旧换新等促销政策,拉动汽车销量环比同比呈现较快增长。一季度,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60.6万辆和67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4%和10.6%,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新能源汽车方面,3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6.3万辆和88.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28.1%和35.3%,市场占有率达到32.8%。其中,3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75.8万辆,环比增长92.1%,同比增长32%;新能源汽车出口12.4万辆,环比增长52%,同比增长59.4%。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1.5万辆和2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2%和31.8%,市场占有率达到31.1%。其中,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178.3万辆,同比增长33.3%;新能源汽车出口30.7万辆,同比增长23.8%。中汽协分析称,一季度,我国新能源乘用车中,各级别销量均呈正增长。目前销量主要集中在B级,累计销售68.1万辆,同比增长57.2%。
此外,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车中,除20-25万、40-50万价格区间销量同比下降外,其他价格区间均呈正增长。目前销量仍主要集中在15-20万,累计销售53.5万辆,同比增长18.2%。企业方面,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180.6万辆,同比增长31.4%,占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的86.4%,低于上年同期0.3个百分点。出口方面,3月,我国纯电动汽车出口10万辆,环比增长50.9%,同比增长41%;插混汽车出口2.4万辆,环比增长56.7%,同比增长2.4倍。一季度,我国纯电动汽车出口24.8万辆,同比增长7.3%;插混汽车出口5.9万辆,同比增长2.6倍。
另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3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达到78.8万辆,同比增长25.2%,环比增长84.9%。3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81.0万辆,同比增长31.1%,环比增长81.3%。3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70.9万辆,同比增长29.5%,环比增长82.5%。3月新能源车出口12.0万辆,同比增长70.9%,环比增长52.8%。其中,批发方面,3月我国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37%,较2023年3月31%的渗透率提升6个百分点。3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51.1%;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3.6%;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6.1%。
零售方面,3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41.6%,较去年同期34%的渗透率提升7.6个百分点。3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63.3%;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28.4%;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7.4%。出口方面,3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2.0万辆,同比增长70.9%,环比增长52.8%,占乘用车出口29.7%,较去年同期增长5.6个百分点;其中纯电动占比新能源出口的82.3%,A0+A00级纯电动出口占自主新能源出口的58%。
(来源:中汽协)
1-2月我国铝土矿进口量同比增4% 预计今年将保持增长趋势
全球通胀持续回落 国际贸易稳步回暖
中国银行研究院日前发布最新版《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指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商品供需形势持续改善,各国通货膨胀延续回落态势。在此背景下,全球贸易呈现回暖迹象。
该报告指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生产稳定复苏,特别是制造业生产逐渐从低迷状态中恢复。受益于此,全球商品需求有所降温,供不应求状况持续改善。与此同时,全球利率中枢维持高位,货币环境整体偏紧,推动全球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增速回落。同期,受地缘政治冲突影响,苏伊士运河、红海等连接亚非欧大陆的国际贸易主要航道运输效率下降,导致国际能源价格以及相关地区进口消费品价格上涨,驱动中东和非洲部分新兴经济体CPI增速回升。
根据上述报告,2024年1月,在公布CPI数据的73个经济体中,CPI同比增速下降的有46个,占比为63%。G20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GDP)加权平均通货膨胀率为5%,较2023年底下降0.1个百分点。进入2月后,这一形势有所变化。同期,在公布CPI数据的37个经济体中,通货膨胀反弹的经济体占比为45.9%,较1月提高8.9个百分点。其中,阿根廷、土耳其、埃及等经济体通货膨胀绝对水平高且涨幅较大。中国、越南、菲律宾、泰国、韩国、印度尼西亚等亚太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绝对水平低,但短期有所反弹。此外,美国通货膨胀再度走高(提高0.1个百分点),下行趋势暂时被逆转,不过欧元区和欧洲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货膨胀仍延续下行趋势。
展望第二季度,该报告预计,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将进一步缓解,商品供需状况也将持续改善。今年第二季度,全球制造业产出将继续稳步增长,亚太新兴经济体出口形势持续好转,全球商品供给有望增加。发达经济体企业破产增加和工资增速放缓将导致需求继续回落。与此同时,偏紧的金融环境也将继续对消费和投资需求形成抑制,欧美国家通货膨胀有望继续回落。不过,红海危机和巴拿马运河干旱问题也将持续扰动全球供应链。主要国际航道的集装箱运货量、邮轮及天然气运输船通行量持续遭受影响,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可能维持在高位,或将影响全球通货膨胀回落速度。此外,考虑到全球气温升高可能对多国粮食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今年第二季度,国际粮价可能再度走高。由于食品在低收入经济体消费篮子中占据最大份额,食品价格回升或将加剧低收入经济体通货膨胀压力。
该报告认为,2024年以来,全球贸易呈现回暖迹象,主要经济体贸易数据普遍有所改善。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货物贸易晴雨表指数回升至100.6,出口订单增多、航空货物贸易和原材料贸易增长成为推动贸易复苏的主要力量。
然而,受到自然灾害、地缘冲突升级等因素影响,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运力大幅下滑,全球供应链紧张指数由2023年12月末的-0.16大幅升至2024年2月末的0.10。航道阻塞带来的运量下降和成本上升,延缓了全球货物贸易恢复速度。
与此同时,以交通、旅游为代表的全球服务贸易复苏态势良好。2024年1月,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发布的全球航空客运收益公里数(RPK)同比增长16.6%,已基本恢复至2019年疫情前水平。其中,亚太、非洲和中东地区的RPK恢复速度较为明显,成为服务贸易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撑。
展望今年第二季度,该报告认为,全球贸易增速或将延续恢复态势。全球通货膨胀降幅趋缓有利于形成对贸易品价格支撑;美元、欧元等全球主要贸易计价货币成本趋降、流动性条件改善,有利于促进贸易融资;疫情影响消退背景下,交通、旅游业的复苏以及数字经济发展,将支撑全球服务贸易以较快速度增长。
不过,在此期间,全球贸易恢复也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包括区域冲突可能扩大升级,冲击供应链韧性;航道阻塞对货物贸易产生拖累效应;多国面临大选,对外政策可能发生较大改变,加征关税、强化出口管制等限制措施可能加码。
(来源:中国贸易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