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简报
上海有色金属行业协会
上海市进出口公平贸易行业工作站
2024年第5期(总第78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内容
一、案情通报 | 乌克兰对我供水和供暖系统用接头发起反倾销调查
二、印尼计划对钴、铜等12 种矿产实施新出口禁令
三、案件|澳大利亚贸易救济案件(2024.11.21)
四、美国关键矿产法案背后的能源安全挑战与历史渊源!
五、突发!欧盟拟强迫中国电池企业转让技术!
六、特朗普宣布将对中国商品额外征收10%关税,中方:贸易战和关税战不会有赢家
案情通报 | 乌克兰对我供水和供暖系统用接头发起反倾销调查
案情概况
当地时间2024年10月18日,乌克兰跨部门国际贸易委员会(the Interagency Commiss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应两家乌克兰公司“Торговый дом Розма”和“Сан тех рай”的申请,对原产于中国和土耳其的供水和供暖系统用接头正式发起反倾销调查。乌克兰经济部受托进行反倾销调查。
涉案产品
涉案产品包括用于供水和供暖系统的聚丙烯管件(包括带铜合金插件的管件)和带聚丙烯插件的铜合金管件。
涉案产品的乌克兰海关编码为3917400090和7412200000
注:关于涉案产品的判断标准应当以《立案公告》中的原文描述为准,以上翻译及海关编码仅供参考
企业应对
根据立案公告,利害关系方应于当地时间2024年10月18日起的30天内,按照附件中的格式(包括公司名称、联系方式、出口情况等)以乌克兰语提交书面材料进行应诉登记和申请听证会,并应在立案公告发布之日起60日内对申请书进行评议,乌克兰经济部将审议相关书面意见和信息。如果涉案企业不积极应诉,将可能获得最高惩罚性税率,从而失去乌克兰市场。
(来源:机电商会法律部)
印尼计划对钴、铜等12 种矿产实施新出口禁令
印尼镍矿商协会(APNI)总秘书 Meidy Katrin 于11月5日透露,印尼计划效仿此前的镍矿出口禁令,对钴、煤炭、铜、铝土矿、硅等12种矿产资源以及16种非矿产商品实施新的出口禁令。此举旨在推动印尼国内各产业下游发展,预计将吸引高达6180亿美元的投资。这一政策或将对全球相关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有数据显示,2023年印尼精炼铜产量22.8万吨,消费量19.5万吨,可出口精铜数量较2022年的9万吨明显减少。国内方面,2023年进口印尼精铜1.26万吨,2024年1—9月累计进口印尼精铜2万吨。印尼的煤炭储量位居全球第十,动力煤出口量常年位居全球第一。石油储量13亿吨,曾是欧佩克唯一的亚洲成员国。铜矿5100万吨,全球占比6.1%;金矿2500吨,全球占比4.6%;镍矿7200万吨,全球占比52%,位居第一。
(来源:电池世界)
案件|澳大利亚贸易救济案件(2024.11.21)
(来源:上海公平贸易)
美国关键矿产法案背后的能源安全挑战与历史渊源!
近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2024年《关键矿产一致性法案》,这一法案旨在扩大关键矿产的定义范围,并确保美国能源部(DOE)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在关键矿产目录上的一致性。此举不仅反映了当前美国对能源安全和供应链稳定的重视,也揭示了其背后深远的历史背景。
自20世纪初以来,美国就意识到矿产资源对于国家经济和军事实力的重要性。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政府开始关注国内矿产资源的供应问题,以减少对外部资源的依赖。二战时期,随着战争需求的激增,美国进一步加强了对关键矿产的控制和管理。战后,随着冷战的爆发,美国对矿产资源的关注从未减弱,特别是在稀土元素等关键材料方面。
进入21世纪,全球化的浪潮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但同时也带来了供应链风险。尤其是在清洁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关键矿产的需求急剧增加。例如,铜、锂、钴等矿产对于电动汽车、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技术至关重要。然而,这些矿产的供应却高度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如中国、刚果(金)等,这使得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面临严重的供应链安全问题。
此次通过的关键矿产法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该法案不仅要求将DOE的关键材料目录纳入USGS的关键矿产目录,还规定了在DOE更新其目录后的45天内,USGS必须相应地更新其目录。此外,法案还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鼓励国内采矿、精炼和回收,以减少对进口产品的依赖。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这一法案不仅仅是对当前供应链问题的应对,更是美国长期以来能源安全战略的一部分。历史上,美国曾多次通过立法手段来保障关键资源的供应。例如,1975年的《能源政策与节约法》和1992年的《能源政策法》都强调了能源安全的重要性。此次的关键矿产法案可以看作是这一系列政策的延续和发展。
然而,实现能源安全并非易事。一方面,国内采矿和精炼项目往往面临环保法规和社会反对的压力;另一方面,国际市场上矿产资源的竞争日益激烈,单靠一国之力难以完全掌控供应链。因此,未来美国需要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之间找到平衡点,同时继续推动技术创新,以降低对特定矿产的依赖。
总结而言,《关键矿产一致性法案》的通过标志着美国在保障能源安全和供应链稳定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然而,这一过程充满了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面对未来,如何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找到最佳路径,将是美国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课题。
(来源:拾起我们的青春搜狐号)
突发!欧盟拟强迫中国电池企业转让技术!
“转让技术”or“获得补助”?中国锂电企业在欧布局迎来“大考”。
11月20日,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欧盟计划要求前来设厂的中国大陆企业转让技术给欧洲企业,以换取欧盟的补助。
新规定将先适用于电池企业,以后可能扩大至其他享补助的绿色产业。
报道引述欧盟官员的话称,新的技术转让规定将于12月率先纳入10亿欧元电池开发补助案。
同时,报道指出这些新的规定反应出,欧洲正试图保护受到严格环境法规制约的欧盟企业,免于所谓“廉价且污染更重”的进口产品的冲击。
实际上,欧盟对中国科技产品、绿色技术产品进口的限制一直在增加。
今年年中,欧盟就被曝出对中国电动汽车引发关税争端,旨在促使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欧洲成立合资公司,并与欧盟企业共享技术;今年9月,欧盟更是直接修改规则,宣布在当月启动的欧洲绿色氢能项目补贴竞标中,新增一项限制,要求在投标项目中使用中国制造的氢电解槽产品和零部件的比例不得超过整体的25%;上个月,欧盟委员会确认,在现有10%的关税基础上,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最高35%的关税等。
而欧盟这些措施的背后,恰好反应出的是他们目前最薄弱的地方。尤其是在动力电池领域,他们的电池一哥Northvolt,正深陷财务状况恶化、濒临破产的危机。
尽管欧洲仍有多方言论表示,如果采取强硬的立场对待中国零部件,可能会对欧盟的减排工作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导致欧盟汽车行业发展缓慢,但是,这把冠以“强化欧洲贸易防御”之名的大刀还是坚定的砍了下来,为中国锂企的全球化布局加上难度。
此外,欧盟的对华贸易政策未来还将受特朗普新一届政府对华立场的影响。有相关人士透露,特朗普新政府将向欧盟施加压力,要求其效仿华盛顿,增加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和投资的限制。
一言以蔽之,在美国政府的“干扰”下,中国锂电产业乃至科技产品的输出注定困难重重。
近两年,为减少欧盟对进口产品限制的影响,国内锂电企业启动在欧建厂的计划,以实现本土化生产。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多家锂电企业在欧洲国家进行投资,几乎涉及整个产业链。
电池端,宁德时代分别在德国图林根州以及匈牙利德布勒森设立生产基地。其中德国图林根州是宁德时代欧洲的第一座工厂,产能14GWh,2022年底已投产;匈牙利德布勒森规划产能为100GWh,一期项目预计于2025年下半年投产。此外,宁德时代还计划与Stellantis在西班牙合建电池厂。
除了电池项目,宁德时代正就在欧洲建立电池回收业务进行谈判,希望能在欧洲地区实现从制造到回收的闭环。
今年6月,亿纬锂能欧洲区域总部在德国慕尼黑正式揭牌成立。同样也在匈牙利德布勒森投建了圆柱形动力电池生产基地,规划产能30GWh,将于2027年竣工投产,生产的大圆柱形电池将供货宝马汽车的德布勒森工厂。
远景动力方面,在欧洲布局了多个生产基地,分别位于英国、法国、西班牙。其中英国桑德兰基地是最早的工厂,已经持续生产12年。英国第二工厂、法国工厂和西班牙工厂均处于建设阶段。
国轩高科方面,在德国哥廷根以及斯洛伐克均有布局。德国哥廷根是其海外的第一座电池工厂,去年9月已经投产,规划总产能为20GWh,预计分四期完成;斯洛伐克工厂,是国轩联手InoBat合建产能,初期电池产能将达到20GWh,具备扩容至40GWh的潜力。预计于2026年二季度投产,2027年开始全面生产。
蜂巢能源曾计划,分别在德国萨尔州以及勃兰登堡州投建2座电池工厂,但近期消息显示,由于资金短缺和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未能达到预期,投资计划已经终止。
材料端,湖南裕能,西班牙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材料项目,正在积极推进该项目的前期筹备工作;恩捷股份,匈牙利工厂一期年产10亿平方米隔膜,即将开始进行量产供应,二期项目将投建4条产线,隔膜产能约8亿平方米;华友钴业,在匈牙利阿奇投资建设高镍型动力电池用三元正极项目;杉杉股份,在芬兰投建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璞泰来,在瑞典建设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研发基地项目,年产能10万吨。
整体来看,部分项目已经投产,部分项目处于建设阶段,以上项目会不会收到这些新规的影响,暂时未有定数。
但可以确定的是,中国电池产业的优势,并不在于成本,而是在于各个领域技术和配套的完整性,这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不具备的优势。中国锂电产业在欧洲市场的渗透,肯定会加速其电动化的转型,相反,欧洲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可能会比现在更缓慢。
欧洲电池企业持续暴雷
欧洲其实并不缺电池企业,Northvolt、ACC、Freyr、Verkor等都是被资本力捧的角色。但至今未造出好电池的原因,一半以上的原因应归咎于自身。
正如宁德时代曾毓群接受挪威央行投资管理机构CEO尼古拉·坦根访谈时所言,欧洲难以量产好电池的原因,一方面是人才储备不够,中国学习电化学专业的学生人数更多;另一方面是生产思路,目前欧洲电池厂在设计、流程和设备方面尚有不足,无法解决大规模生产时利用率、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的问题。
而欧盟一些列的操作,正企图切断中国锂电产业在这些方面的输入,进一步加速了其本土品牌的失败。
Northvolt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已经进入破产倒计时。
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遇冷,让这家曾被誉为“欧洲宁德时代”的电池企业频传负面消息,裁员、破产、被取消订单、融资困难……目前已处于崩溃边缘。
最新消息显示,Northvolt削减了其瑞典北部工厂的电池产量。为了削减成本,Northvolt于11月11日结束了24/7的生产周期,开始只在工作日进行生产活动。并且,Northvolt在Skelleftea工厂的两座厂房中,有一座已于10月底停产,且预计至少将持续到12月。
此外,瑞典副首相公开表示,瑞典政府不打算入股陷入困境的Northvolt。这也意味着,没有了政府注资,Northvolt难以东山再起。
除了Northvolt,其他几家企业也并不好过。ACC在今年暂停了其在德国和意大利建厂的计划;昔日要挑战宁德时代的Verkor还未建成一个工厂。
很明显,在这些企业烧光巨额融资后,欧洲电池产业的“虚假繁荣”也在加速落幕。
(来源:起点锂电)
特朗普宣布将对中国商品额外征收10%关税,
中方:贸易战和关税战不会有赢家
刘鹏宇还表示:“中方已采取措施打击贩毒活动,并向美方通报涉美禁毒执法行动进展,这些证明了有关‘中国故意促使芬太尼流入美国’的言论毫无根据,违背事实和现实。”
(来源:e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