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浦镇铜管产业艰难转型之路.“块状经济”是浙江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多年来在为浙江经济增长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存在“小低散”的先天不足。作为块状经济代表,上虞市汤浦镇传统的铜管、新兴的童装两大产业都在谋求升级——从简单加工到非标定制,从代工到创品牌。
记者了解到,汤浦近600家企业共同面临融资难、融资“贵”。就铜管业而言,景气度下行时,正常企业贷款极易受问题企业牵连,且不论中小企业长期面临的资金难题,依靠品牌建设、技改投入、减税降负等措施突破产业瓶颈也并非易事。
铜管业亟待去同质化这是记者第二次赴汤浦镇采访,和去年一样还是夏天。11:00、12:40、15:00......这是副镇长、镇工办主任、协会会长等和记者约定的采访时间,约定的时间外,他们多在镇上各工厂“蹲点”。
铜管是汤浦镇的引擎产业,也是上虞四大块状经济之一,持续数年贡献了全镇80%以上工业产值。
然而30多年来,汤浦铜管整体上还处于初级加工业态,面临产品同质、产值增长放缓的块状经济通病。
时逢镇里部分领导换届交接,新老两任镇工办主任均不讳言镇铜管产业遇到的困难。今年1~5月,汤浦镇铜管产业实现GDP25.3亿元,同比下滑8.6%。“下滑固然有铜价下跌因素,但现实问题是企业常年忽视产品开发。”镇工办老主任郑成雄认为。
据介绍,目前镇上多数铜加工企业是脱胎于早期成立的几个大铜管厂。多年来,这些企业生产设备较简单、产品结构改变很小,按订单生产的盈利也还比较稳定。但随着近两年铜价波动加大,成本越来越难控制,加上同质化竞争升级,传统产品毛利率已降至2%。
铜管产业体量大、易受制于信贷环境,加之上下游影响因素多、企业间资金往来频繁,所以产业转型更加棘手。据新上任的镇工办主任夏炎军介绍,早在六、七年前,加工企业就意识到要差异化生存。
但行情好时,他们大多忽视了技术更新,即便是现在,一些“夫妻工厂”还是满足于30~50万元的加工毛利,转型动力不足。
“经过5~6年积累,镇上目前有10家左右企业形成了差异化产品壁垒和抗风险能力。”夏炎军表示,镇政府对开发出新产品的铜管企业实行奖励,但调整是企业自发行为,所以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部分企业的出局。
金鹰铜业是汤浦铜管业的龙头之一。公司董事长孙立金告诉记者,6年前公司还只能做直径60~毫米的传统铜管,吨加工费只有几千元;连续技改后,目前生产60到325毫米直径的建筑铜管,个别大口径品种在浙江乃至全国范围内独一无二。以300毫米直径黄铜管为例,现在吨加工费4万元,毛利率以上。
孙立金认为,差异化生产大多是非标定制,至少带来三大优势:一是定价权;二是预付款30%~,企业占款压力减小;三是按订单采购,能回避铜价波动,降低库存压力。“这三点,都能化解铜加工企业的资金问题。”孙立金说。
现阶段,汤浦多数铜加工企业还很难做到差异化生产,转型一时也缺乏资金和方向。从这个角度讲,产业“调结构”显得道阻且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