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封杀中国两大通讯公司进入本土市场,继而裁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连日来对经济总量排名第二的中国挥起贸易保护的“大棒”,但这并不能阻挡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中国加大海外投资的趋势也不会因此逆转。
就在美国频频以“安全”及“世贸规则”之名,行资源垄断及贸易保护之实的当口,中国发改委集中公布了16个海外投资项目。此间接受采访的外贸专家表示,这表明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正在加快对外投资的趋势和决心,不会因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的“冷战思维”而有丝毫的逆转和动摇。
据悉,发改委此番公布的这些海外投资项目,数量之多创下今年以来的新高,而且7个为能源类项目,此外则涉及多个金融、通信、基建等项目。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愿意支持企业通过海外直接投资来转移过剩的产能,通过海外直接投资企业还可以缓解当前产能过剩和欧美反倾销所带来的双重压力。
据报道,为了鼓励企业海外投资,发改委正在对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做出调整,拟下放企业海外投资审批权。
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企业、资本“走出去”已经成为经济实力日益壮大的中国的大趋势。一些有实力、资本雄厚的企业纷纷选择到海外投资,这既是企业立足自身长远发展的商业行为,也是中国实现国际竞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步骤。
但是很显然,抱有深刻政治偏见的一些西方国家,对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来到”自己面前还没有做好准备。正如白明所说,以前西方国家常常以标准、绿色等隐性壁垒给中国企业设置贸易障碍,现在这些国家扼制中国企业的意图更加赤裸裸,以“国家安全”为路障阻挠中国企业进入他们的国家。
近年来,美国专设的以“评估和监控外国投资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为主要职责的外国投资委员会,就重新制定了威胁国家安全的范畴,除军工企业和所谓的“双重用途科技”外,一些涉及通信、能源、交通等“特殊利益”的基础设施领域也被视为关乎“国家安全”的项目。
此番中兴、华为的在美发展遭遇“玻璃门”,就是被无端指责为“向中国发送信息”以及“与中国军方商业联系密切”从而“危害美国国家安全”。
一个国家出于维护国家安全的考虑严格审查入境资产和企业本无可厚非,但美国、欧洲和其他发达国家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持往往以“危害国家安全”为挡箭牌,无非出于两个原因:担心自己的核心技术外泄;认为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进入他们的市场会阻碍市场化改革和公平竞争,进而对其进行打压。
虽然西方一些国家频频设置壁垒,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趋势却难改变。
事实上,自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通过并购、设厂、合作项目等方式“走出去”。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内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金融危机以来欧美市场资产价格的下降,更燃起了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热情。
更为重要的是,目前中国仍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资源需求量大,因此继续加快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已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统计显示,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746.5亿美元,同比增长8.5%,列居全球第六位,实现了连续十年的增长。
“中国经济对能源矿产的长期需求,以及中国企业转型升级对国外的技术、品牌、渠道的需求,是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两大需求。”白明说。
此间接受采访的外贸专家认为,在西方一些国家纷纷挥起贸易保护“大棒”的当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信心不仅不能动摇,而要更加坚定,同时须具备更高的战略眼光,在融入全球市场进程中,熟悉和驾驭国际贸易规则。
引人注目的是,就在发改委刚刚公布的海外投资项目中,包括了3个太阳能光伏项目,其中有江苏聚能硅业有限公司的项目。
据悉,这个公司将增资聚能(卢森堡)有限公司,并在意大利和希腊投资建设光伏电站项目。
“在贸易大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成为常态化的今天,虽然很多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遭到强大的阻力,我们还是要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通过海外设厂转移产能避开管制,使得企业[NextPage]获得新生,为整个光伏企业的发展找到一个出路。”江苏聚能硅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顾越强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顾越强告诉记者,在希腊新建的发电站,可获得来自希腊能源基金会的补贴及上网电价总计每度电0.36欧元的收益,且合同期限为25年。这样做可以衍生产业链,减少销售环节,直接面对终端,提高盈利能力。
“当在国外能够获得300兆瓦的光伏电站的订单时,我们就可以打包上市,从社会募集资金,为企业的战略发展奠定基础。”顾越强对企业未来充满信心。
不久前发布的《2011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共有1.35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8万家,分布于全球177个国家(地区)。“十二五”期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